私营医院收购公立医疗机构是不值得鼓励的,因为这并不会增加全社会范围内的医疗资源供给总量。如果放任私营医院去公立医疗机构挖墙角,挖走他们的医生,甚至整体收购医院,最后就会导致公立医疗体系残缺不全。这种思路是一定要抵制的。
2020年的新冠疫情,其实已经反映出我国公立医疗体系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,那就是重治疗而轻预防。现有的这些防疫站、防疫中心,其实在公立医疗体系中已经处于边缘化的位置了,甚至被戏称为“冷衙门”。很多在这些机构任职的医疗工作者,觉得自己没有多少上升空间。
这其实都是我们现在应该重视的一些问题。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。如果新冠肺炎的疫情,能够让举国上下意识到我国公立医疗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,那么这也算是坏事变好事。
必须及时调整我国医疗改革的基本方向,大力发展公立医疗体系,使之能够有效地覆盖更多的人口,这才是唯一正确的方向和出路。
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大肆传播难以控制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缺乏强大的公立医疗体系,各个医疗机构各自为战,却始终无法形成合力,所以也就很难阻止疫情的蔓延。
而中国恰恰相反,正因为依托强大的公立医疗体系,所以能够集中力量打歼灭战。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刻,全国共有346支医疗队,共42000多人驰援湖北,这基本都是从公立医疗体系中抽调出来的力量。
由此不难看出,公立医疗体系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多么重大的作用。但是国内总有一些利益集团的说客,不厌其烦地鼓吹要优先发展私营医院。
也正是在这些人的怂恿下,去年竟然还有一些政策性文件,鼓吹要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的数量和规模,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。
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,我们再来想想这些话,这种思路,这不就是胡扯吗?这里面的奇葩逻辑就好像是在长跑比赛中,裁判员说现在应该把跑在前面的运动员的腿打折,为跑在后面的运动员留足发展空间,这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?
我们必须明白,私营医院只能作为公立医疗体系的补充,它并不能够取代公立医疗体系的功能。
如果有谁在中国鼓吹,让私营医院代替公立医疗体系发挥作用,那就是在驱羊入虎口。其中的道理很简单,私营医院是需要盈利的,所以对它来说看病是一种生意。但是放在国家层面来看,构建一个全民性的医疗体系,绝不是拿人命做生意这么简单粗暴。
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,这种说法并不适用于医疗领域。如果你非要把它移植到医疗这个领域,造就的一定是人道主义灾难。